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当前位置:首 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新闻
【拓展部】无为而美
发布日期:2012-07-12    信息来源:浙江致远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    点击率:

无为而美

 

        “少学儒,中学道,老学佛。”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中似乎没有儒家的积极向上,身体力行;似乎没有佛家的洞察世事,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深禅悟。却包容了儒家和佛家的处事态度,看似消极,实则积极;看似被动,实则主动;看似深奥,实则平淡;看似无为,实则“有为”。老子的《道德经》告诉了我们如何“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”,它的描述是相对而言的,就像相对论,存在着辨证统一的关系。从《道德经》中,我看到了一个理想国,一个理想的社会形式,一个理想世界的运动,一个和谐的社会所具有的纯正、自然的美。

       道家认为,“无为而治”是一种和谐的美。和谐生活是一种美,无为而治的生活也是一种美。天下,越理越糟,越理越乱,不如高抬贵手,听之任之,宽之恕之,顺其自然,让天下自治自理,在“无为”中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美。在《道德经》看来,人类的日子应过得平平淡淡,共同分享那一份安逸与恬淡,彼此甘于寂寞。人固然已掌握相应的知识,但是不去推广运用。当时,大家做任何一件事都顺应自然,根本不必有目的性,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美。但是到了后来,生活方式五花八门,文明社会,狡诈取代醇厚,浮华取代朴实,人人怀着猜忌。为了稳定社会秩序,制定出一系列条文来迷惑、限制老百姓,树立权威。百姓从此迷乱,丧失了原来的天真,这是与和谐背道而驰的社会。

       我们潜析老子的思想,法律是一种被动,教条亦是一种被动,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应该提出无为,但现代的道德观念已经不适应所谓的“无为”了。所谓“无为”,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守株待兔,坐享其成,而是化被动为主动。但是我们可以从“无为”的精神理念中获取和谐的养分,这些“精华”既能修身,又与当代社会的建设有着相同的目的和初衷的。两者是可以相互借鉴,取长补短的。

       我们从《道德经》中领悟到,清净无为,无和有乃,柔弱谦卑,以虚心容忍的态度。重道德,轻物质,务虚不务实,只能造成普遍不足。天,地,人三者只有和平相处,才能使自然与人类融合,理想与现实完美结合。让万物按规律自生自灭,生命成长,各具形体。万物形体之内,都藏有自己的灵性。心中无为,没有妄想,自然空寂。心中空寂,没有成见,自然博大。拥有博大的胸怀,开阔的胸襟,大智若愚,顺乎良知;敬畏天地,敬畏生灵,是和谐的基础。我们人类,要有一颗敬畏天地之心,否则就和商纣王一样,轻则亡身,重则亡国;

       我们把天、地、人看做一个统一、和谐的整体,认为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,天道与人道一致,那么自然也是融汇贯彻生命中。人固与天地同化,与万物共和,达到天、地、人和谐的至美境界。有大漠无垠,驼铃声声;也有绿荫遍野,牧笛笙歌。至美至乐之境,乃是和谐。老子所提倡的和谐也许和儒家的“礼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表达了中国古代直至现代“天,人”之间密切的关系。这种和谐之美告诉了我们要守住自己心灵的净土,追求超乎物质之外的精神生活,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或者就禅宗一派的话来说:“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,把心灵上的污垢去除,就能活得轻松自在,如果社会上的成员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,那么我们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和谐的社会,每个人都已经成为了和谐社会中的一束美丽的光芒!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事业拓展部:卢一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          吴镇淼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    包龙君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寿天源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18 浙江致远工程管理有限公司    技术支持:东讯科技 管理后台
浙ICP备13004302号-1

浙公网安备 33070202100181号